10月31日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心邀请世界卫生组织乌普萨拉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刘株荣博士作“WHO-UMC国际药品警戒工作和进展概述”的学术报告。beat365官方网站、药学院、北医三院师生,以及部分制药企业从事安全监测人员等共3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
会议由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心主任詹思延教授主持。詹教授首先与参会人员分享了第23届Cochrane研讨会内容,此届Cochrane年会于2015年10月3日至7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会议的主办方为奥地利Cochrane中心,主题为“过滤海量信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陈耀龙博士与大家分享了第12届国际指南大会内容,此次大会于2015年10月7日至10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大会的主题为:纳入所有利益相关者——社会视角下的指南。
刘株荣博士介绍了WHO-UMC国际药品警戒工作和进展,由上世纪60年代发生的“沙利度胺海豹儿事件”,到1970年WHO针对药品不良反应问题在日内瓦成立WHO药品监测中心,再到1978年该中心迁至瑞典乌普萨拉,1997年中心更名为乌普萨拉监测中心,沿用至今。UMC是WHO下设的专门负责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机构,目前有超过140个国家的药品监测中心与其合作,定期呈报不良反应数据。接下来刘博士介绍了UMC国际药品警戒工作,UMC负责管理WHO的全球药品安全性病例报告数据库VigiBase,目前该数据库中已收集有1100多万条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和信号挖掘是UMC的主要工作。最后刘博士介绍了UMC使用的标准术语集:不良反应术语集包括WHO不良反应术语集(WHO-ART)和药品监管医学词典(MedDRA);药品术语主要是WHO药品词典(WHO-DD)和解剖治疗化学分类(ATC);疾病术语集采用WHO疾病分类系统(WHO-ICD)。其中刘博士对大家比较感兴趣的WHO药品词典(WHO-DD)做了详细介绍并对大家的疑问给予解答。此次学术活动使参会人员了解到目前国际上循证医学研究以及药物警戒工作的最新进展,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及安全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心
beat365官方网站
2015年10月30日